韩秀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时逢我们永远敬仰的吴式枢先生诞辰100周年,感谢bd综合下载物理学院精心组织“吴式枢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及其系列纪念活动,使得年青人有此良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缅怀衷心爱戴的吴先生对年青人进入科研领域的起点引领以及指导过程中的殷切关怀和不能忘怀的一件件事情,尤其是他无形中在年青人心中产生的科学家楷模效应,像北斗星一样引领我们在无数冬去春来和季节变幻的日夜兼程披星戴月下,能长期坚守对物理的热爱、排除世事纷扰、持之以恒地坚持科学前沿探索和无悔前行!
我于1984-1994年在bd综合下载工作和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期间,有幸能时常和夫人张野一起到吴式枢先生/姚玉洁教授家里去探望两位长辈。1986年下半年我报考bd综合下载物理系的硕士研究生,在选择未来研究领域和方向上,适时获得了他们的指导和教诲。根据我的本科凝聚态物理专业背景和对磁学及磁性材料研究的兴趣,他们鼓励和赞同我报考了物理系磁学教研室金汉民教授作为硕士导师、去从事磁各向异性理论及其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磁性研究,为我1987-1990三年期间顺利完成硕士论文工作奠定了良好开端和基础。1990年春季硕士毕业前夕,又在吴先生/姚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和支持我报考了bd综合下载理化所孙家钟院士为第一导师、金汉民教授为合作导师,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去开展磁各向异性理论及其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磁性研究,并在1990-1993三年期间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期在1992和1993年先后获得bd综合下载研究生院“精英杯”论文大奖赛的“一等奖”和“特等奖”,因此受到吴先生、孙先生、金老师和姚老师的褒奖,初步对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和以科教为终生职业有了坚定的信心和志向。
吴先生从上个世纪50年代参与创建吉大物理系时起,就一直是吉大物理学科多个专业和重点课程的主讲人以及开拓多个研究方向的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在科研与教学相互结合方面堪称楷模!1993年6月我博士毕业留任物理系磁学教研室讲师的时候,有一次吴先生与全系青年教师座谈时建议:年轻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半年集中教书育人、半年重点开展科研、或者一边儿承担好课程教学任务一边儿做好科研工作;要做到通过教学提高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同时通过科研和前沿探索,切身体验和了解如何学习和发展所学专业知识、如何在科研中具体灵活运用各类专业知识,为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启示作用。在吉大学习和工作期间,我和张野通过在吴先生/姚老师家中与吴先生的许多交流和亲眼目睹,深深感受到吴先生是一个人格高尚、精神伟岸、严于律己、勤奋执着、和蔼谦顺、著作等身、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的纯粹学者和著名物理学家!随手拈来他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点一滴,都能让我们惊叹不已、蔚为奇观。例如,在吴先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手举例两三件小事即能看到吴先生的不平凡之处:
吴先生对物理方面的学术专著个人订购数量巨大且藏书种类丰富。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回国之后,就不间断地适时订购国际上出版的各种最新学术专著,到国内改革开放至90年代的时候,他的书房书架上已经累计有1100余部英文专著,还有200余本美国等国外教授英文赠书、以及200余部国内各个时期出版的学术专著和教科书。例如:仅量子理论物理方面的英文专著有160多部、核物理方面的英文专著有100多部、群论和格林函数方法方面的英文专著有近20部。我们知道在50年代至80年代的时候,国内大学毕业生的月工资水平远低于100元人民币,而同时期国外的自然科学专著一本书常常高于100美元。所以吴先生每年订购和认真阅读一些国际前沿科学著作,不仅是家中最大的昂贵开销之一,也是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常年坚持学习、持续活跃在国际科研最前沿、并不断能取得创新性先进理论研究成果的真实侧面写照。吴先生只要在家中,通常每天早晨8点之前进入书房兼办公室开始读书和工作,除了短暂午餐/午休和晚餐时间,一般都会在书房持续工作到午夜之后方会休息。吴先生一生勤勉自律、坚守工作、酷爱读书、勤奋学习、善于钻研、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令吾辈高山仰止难以企及!
吴先生对原版国际期刊杂志的个人订购,其年代即早且持续时间又长。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经济和科技都处于发展早期,国内绝大多数图书馆订购的原版国际杂志和文献还十分稀少和有限,很多资料都要靠手抄和复印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我1987-1993年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时候,经常自带饮用水和干粮要到中科院长春物理所、化物所、吉林工大等兄弟院校去整天整天地查阅吉大图书馆缺省的杂志和文献,为了节省科研经费开支通常是采用大量手抄笔记和少量复印图表数据的方式,获得文献信息和国外已发表数年的实验成果供理论计算研究验证使用。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吴先生本人,从美国回国后还通过常年缴费保持学会会员身份的方式自己节衣缩食、个人订购了数种国际期刊原版杂志,如Nuclear Physics A, Nuclear Physics B, Physical Review C, Physics Letter B 等等,不仅供自己科研参考使用、还提供给教研室同事和研究团队成员们参考利用,确保适时同步开展最先进的核物理和核多体理论等国际前沿课题研究。这种特殊年代的独特科研方式,时时提醒我们后辈要珍惜现在的国内优越科研条件和高效便利的现代信息通讯网络,努力工作志在创新,为中国和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务实的贡献。
吴先生对音乐的长期爱好使其音乐素养如行云流水且运用方式独特。他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读书、思考、笔记、讨论、推导、总结、论文撰写等日常科研工作中,经常将行云流水般的音乐,适时融入到自己的脑海里和工作环境中,成为他科研思想活跃和科研成果不断涌出的泉水般的粘接剂和润滑剂。吴先生在书房里经常播放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等许多音乐家的钢琴曲、圆舞曲、轻音乐、小夜曲等等,喜欢听音乐、分享音乐和畅谈音乐是他个人最大的业余爱好和快乐之一,由此来消除长时间工作产生的疲劳感。他赠送给我和夫人张野的包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在内的许多珍贵磁带,我们一直收藏和保留至今以作纪念。最神奇的是,吴先生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做问题思考和公式推导,好像左右脑可以精准并行计算、同时高效工作一样,互不干扰又相互协调,成为吴先生日常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虽然时光冉冉,吴先生离别我们已14年有余,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依然灿若眼前、亲切无比!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吴先生始终都被我们铭记在心!他是青年学者心中永远感到高山仰止和值得努力学习一生一世的人生楷模!